Image of section_1_image

展覽

我們過去以來舉辦百場以上展覽,裝置、新媒體、雕塑、繪畫皆有,讓許多人藉此進入藝術,自我體會藝術本質與價值。

彼得.奧普海姆:繁花裡的精靈

彼得.奧普海姆(Peter Opheim)於紅野畫廊的最新展覽作品中,從「花朵」的形意開啟探索,並融入於他特有的「精靈」生物語彙。在許多文化中,花具有多重的象徵意義,例如,相傳有座古代七大奇蹟之一,是巴比倫迦勒底帝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,為思念家鄉的王妃阿米蒂斯,打造的「空中花園」(paradeisos),這個希臘文詞彙,後來演變為英文「paradise」,即「天堂」的字意。
Read More

繪畫獨行

劉永仁的作品帶來深遠的寧靜感受。
綜合許多物理因素,現在及未來的世界,步調只會加速,不若20世紀以前的單純,以致現代人容易浮躁,沒有安全感。多數人選擇外求,追求更多外在以滿足內心,但永遠是不夠的,無法圓滿。
Read More

賽碧德.拉哈(Sepide Rahaa)個展於夜藝博會

賽碧德.拉哈(Sepide Rahaa),來自伊朗,是一位受高等美術教育的藝術家,是女性,離鄉背井現定居在北歐。中東及北歐,從自然到人文是天壤之別,故人們對這位藝術家的處境及轉變更是好奇。西方藝評家正仔細窺探這位藝術家。世人對於伊斯蘭總有一些不解及誤解,我們或許不應該期望她如何頌揚西方或批判伊斯蘭傳統,而是從她的作品中看見我們自己,是否擁有尊嚴及價值?我們在人世間扮演的角色為何?生命是否光彩?幸福的定義是什麼?這才是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要去深思的問題。(具有被探究性及啟發性的藝術才有存在於歷史的意義,與觀者產生哲理性的對話,由與生俱有藝術特質的人類所創作。)
Read More

「東方藝術在西方- 吳熙吉」西班牙馬略卡島展覽

2022年吳熙吉推出〈邊際〉個展,〈邊際〉展出一系列創作於2021年主要以粉彩為主的複合媒材創作。作品中大量出現藝術家作品中常見的粗黑邊人頭像,吳熙吉認為人的身體是一種牢籠,而去毛髮、去性別、去身體其他特徵的純粹人頭像,彷若是藝術家自身的自畫像。這頭像張大雙眼,一副笑嘆人世間紅塵的出世表情,以畫面中各種角度俯視這人間。
Read More

喬治.伯恩:無垠的城邦

自尼塞福爾.涅普斯(Nicéphore Niépce)在1826年拍攝了史上第一張照片、路易.達蓋爾(Louis Daguerre)在1839年確立了攝影術之後,攝影的可能性不斷地被擴張,直到今日亦然。從得以操控真實的新聞攝影、黑暗獵奇的私攝影到觀念藝術中的影像運用、隨處可見的手機攝影,攝影的科技、思想、經營在普及的同時,也不斷地在目的化與複雜化。
Read More